【DSE公民科】首屆三題全涉國情國民教育 MC考基本法及國歌條例

社會

撰文: 馮琪雅

發布時間: 2024/04/16 11:30

最後更新: 2024/04/16 20:52

分享:

分享:

DSE公民科試題曝光。(林宇翔攝)

文憑試(DSE)首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日(16日)開考,首份公民科(坊間俗稱公社科)試卷曝光,全卷3條必答題均涉及國情或國民教育,分別關於中國教育、人工智能安全,以及教育局推行國民教育,包括要求考生說明中國在經濟、文化及科技發展如何展現國家綜合國力提升,並設5條多項選擇題(MC)分別考問基本法及國歌條例等內容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今屆文憑試起,通識科考試被公民科取代,改為只設「資料回應題」一卷,全卷必答,考試時間為2小時,佔該科成績100%。

本報取得首份公民科試卷,全卷42分、設3問,各題分別佔14分、15分及13分,共涉及13條分題,當中包括5條MC,各佔1分。

第1題涉及中國教育與綜合國力,題目要求考生根據中國教育部統計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在學人數,「就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發展,分別描述1個特徵」;並要求考生參考資料及就其所知,解釋「為什麼教育對提升中國綜合國力是重要的」;另一分題要求考生從經濟、科技及文化範疇,選擇2個範疇說明「中國在該兩個範疇的發展能如何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」。

第2題涉及人工智能安全與資訊素養,資料取材自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」網站、新聞及網上文章,分別要求考生在「人工智能安全」外,指出另外兩個國家安全重點領域;要求考生參考提及ChatGPT應用的資料,討論教育應用智能聊天機器人的正、負面影響各1個;另要求考生參考資料及就其所知,解釋「生活在現今社會,人們應具備資訊素養」的看法,此分題佔8分,為全卷最高分題目。

第3題則涉及國民教育,其中一題要求考生參考教育局於2021年向學校發出國家安全教育措施通函,以其中兩項活動為例,解釋「國⺠教育活動可如何增加學生對國家的認識」;另參考2021及2023年政府新聞公報,並就考生所知,解釋 「參與前往內地的遊學團有助加強學生的國⺠身份認同」的看法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公民科亦首設MC題,第1題要求考生根據資料,即講述中國教育意義的報道中,選擇哪項陳述是正確。第2題MC問及「數據化」、「訊息化」、「智能化」,哪些是資訊科技發展的特徵。

第3題MC要求考生選取與《國歌條例》相符的陳述,包括「國歌可以用作公眾場所的背景音樂」、「學校有責任讓學生學習歌唱國歌」、「奏唱國歌時,在場人士必須肅立和舉此莊重」;第3題要求考生選取關於《基本法》的正確陳述,包括「《基本法》的修改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」、「《基本法》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」、「《基本法》的解釋權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」。最後1題問及佛山、泉州、肇慶哪個/些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。

2020年底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改革「被異化」的高中通識科,翌年9月即在中四級起逐步推出經「優化」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。新科維持必修必考,但評級簡化為「達標」與「不達標」。課程內容亦大幅修訂,由以前通識科6大單元,改為公民科3大主題,包括「『一國兩制』下的香港」、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」及「互聯相依的當化世界」。

原佔通識科成績30%的卷二「延伸回應題」及20%的獨立專題探究(IES)均被取消,只有卷一「資料回應題」獲保留,公民科課程及評估指引列明,評核目標包括分析「已發展成熟」的當代課題,而新增必修的內地考察則不會計入文憑試成績。

記者:馮琪雅